1. 岩土工程勘察工作的现状 1.1 缺乏勘察设计工作程序的协调和对勘察分阶段性的重视对于一般单体建筑物及低层小区域建筑物,进行一次性详勘是可行的,但对于建筑群住宅小区及机场等大型工程和特殊性工程以及缺乏建筑经验的场地,勘察阶段应与设计阶段相适应,配合初步设计与施工图设计两阶段,分步进行初步勘察与详细勘察。但是由于市场竞争的激烈与业主对勘察程度、作用的认识不足,监管部门对勘察阶段划分不如对设计阶段重视等原因,绝大部分工程没有初勘直接进行详细勘察。许多应该分布勘察的工程,在建筑总平面图未出前就按方格网布置勘探点进行一次性详勘。不分阶段的超前勘察现象比较普遍,忽略了初步勘察成果对于建筑物后期地基处理方法选择、基础选型以至工程投资估算的重要作用。其后果是勘察方案缺乏针对性,特别是复杂场地,经常造成勘察工作量的浪费和不足。工作中经常发现勘察时钻孔深度按条形基础或独立基础考虑,而施工图设计时为筏板基础或桩基础,最后还得补充勘察,不仅多花了钱又耽误了时间。 1.2 勘察手段单一,取样、测试工作量不足 资料整理时经常发现,取样测试工作量不足,测试工作目的不明确,不重视利用试验、测试资料等进行综合评价的现象很普遍。所用的勘察手段仅有钻探,为了降低勘察成本,许多有效的原位测试手段得不到充分利用。取样间距过大,达不到评价场地均匀性的要求。取土样不管场地大小和工程情况、不论土层的分布变化或数据离散,只满足“6 件”的要求,例如,土层厚度达到5m 以上时,每层仅取一个土,还有的取样间距达到4m 以上。 1.3 原始资料的真实性、可靠性下降从审查和检查中经常发现一些内容不实际的勘察报告,报告装帧漂亮,内容却无实质性陈述,更谈不上如实反映实际地层,本质上问题严重。同时还存在取样质量低劣、深度记录不准、地层描述不清、野外描述与实际不符、资料不齐等等,甚至个别单位和个人出现编假记录的情况。一些技术人员不去现场、不去试验室,编造数据,出假报告。 1.4 地基承载力特征值偏于保守 山西省地域广阔,从南到北,从东到西,标高相差较大,地质条件差异更大。从液化土到湿陷性黄土,存在许多地形地貌。尽管有一些成熟的区域性经验,但是勘察单位仍应根据实验并结合地区经验确定地基承载力。在实际工作中,许多地区的地区经验还是很不成熟。一些勘察单位及工程师在没有地区经验的情况下,为了节约成本减少工作量,又不想承担责任,只有以地区性经验为借口,人为降低地基承载力,造成工程浪费。建立地方经验不容易做到,需要政府主管部门、设计勘察等多个部门相配合。因此,各地区的主管部门和勘察单位应有意识积累这方面经验,建立权威性的本地区承载力确定方法。 1.5 地下水的问题 有时会遇到建筑场地内存在多层地下水,通常情况下钻探揭穿多个含水层后,并未作任何分层止水措施,最后测得水位为混合水位。而当我们在评价地下水对地基承载力和基坑支护的稳定性影响时,采用混合水位将导致结论的偏差。所以规范规定“对多层含水层的水位量测,应采取止水措施,将被测含水层与其他含水层隔开”。岩土工程中的许多技术问题和地下水有关,地下水的静水压力、动水压力直接影响力学计算;水位位于基坑以上,开挖时带来了复杂的基坑降水、排水等问题;同时渗流变形可能产生基坑失稳,严重时甚至发生严重事故。所以地下水对工程的影响是非常大的。 1.6 建筑场地类别的划分有一定的随意性 建筑场地类别划分的依据是等效剪切波速和场地覆盖层厚度。在不实测剪切波速时可根据岩土名称和性状,按规范先划分土的类型,再利用当地经验估计各土层的剪切波速值。但不同单位,不同技术员估计的剪切波速值差异较大。覆盖层厚度的确定除了极少数布置波速测试孔进行实测外,绝大多数仅是依据地区经验确定,给出的覆盖层厚度往往相差较多。因此场地类别的划分有时高有时低,有较大的随意性。甚至人为地提高或降低场地类别,致使建筑设计有时偏于保守、有时偏于不安全。 1.7 基础选型与地基处理方案建议缺乏科学性 勘察报告建议基础形式与地基处理方法时,缺乏深入的经济技术分析对比,过分考虑安全与依赖经验,过分考虑设计习惯或屈从业主意愿,缺乏科学合理性及可行性,常造成基础形式的不合理、施工困难或基础投资浪费。 1.8 忽视环境地质条件和边坡、基坑的勘察 对地形地貌条件复杂或临近边坡的场地、高层建筑与深基坑开挖的场地,只进行地基勘察与评价,不进行或不认真进行环境地质条件调查分析及基坑与边坡的勘察。基坑降水支护建议不明确,即使提供支护设计参数,也是经验性和主观随意性强,依据不充分。 1.9 忽视技术创新,技术进步受阻 由于法制不完善,市场不成熟,勘察队伍迅速增加,市场供大于求,造成勘察市场无序竞争,竞相压价,严重缩短工期。合理有序的市场竞争,可以促进技术进步;无序的恶性市场竞争,不仅无助于技术进步,反而造成“以劣欺优”“以弱欺强”的反常现象。一些单位热衷于搞不正当手段,而对先进技术不感兴趣,阻碍了技术的进步。 2. 岩土工程勘测的有效方式 岩土工程勘测主要包含以下几种基本理论:工程力学、工程地质和土力学等,上述学科多为模仿科学的相关理论,例如,经验型的公式,在本质上说,岩土工程应该在相关理论的指导之下,与个人的实际经验相结合,建设模型,操作人员使用准确的参数数据,进行准确判断,对实践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进行解决,岩土工程技术人员应该具有实践经验和理论基础,同时具有敏锐的工程判断能力,在运用和学习理论的过程之中,应该总结在规律和公式背后的知识、内涵和假定的边界条件,积累经验的过程主要分为三种,分别为:分析预测和学习,现场观测、对比分析,现场预测和总结、评估、分析,总之,理论和经验互为依靠,在岩土工程勘测中的实践和理论具有相同重要的地位。在我国现代项目工程中,尤其是大型项目,地质勘查为复杂的工作,勘察人员应该进行长时间的实地勘察,采集相关样本进行分析,了解工程项目地址的地下水情况,为工程设计单位提供科学性和权威性较强的报告,使设计人员掌握专业的技术方案和技术意见,但是,因为受到工期的约束和限制,在设计阶段的时间相对短暂,设计单位只有在得到岩土工程勘测报告之后才能够进行进一步研究,导致存在设计周期偏短等问题。我国目前的技术人员和经营人员没有对设计产生准确的认识,影响项目的准确实施,在执行岩土工程勘测之前,应该对附有地形和坐标的建筑平面图进行搜集,了解建筑物性质、地基、埋置深度、基础形式、结构特征、荷载、规模和性质等资料,在勘查之前应该重视设计沟通的重要影响和意义,明确设计者作为直接实践对象的重要作用。在工程前期,勘查者应该明确设计意图,了解建筑物的工程特征,有助于提供有用的、直接的勘察结果。在我国目前岩土工程勘测的技术管理和应用中,技术人员的数量较少,很多人不具备专业素质,操作水平低,缺乏对数据的综合分析能力,会对岩土工程勘测的实际效果产生重要影响。我国目前只有很少的高等院校开设了相关专业,专业人才的数量无法满足社会工作的需求,导致我国的岩土工程勘测技术水平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具有很大差异。同时,技术人员的分析水平、对资料的整理水平较差,无法准确地、及时地为工程设计提供地质数据,最终导致施工工作和设计工作的延误。按照相关的分级标准进行岩土工程勘测工作,例如,建筑物安全等级、地基复杂水平等级和勘察等级等等,对勘察工作的布置产生直接的影响,应该在对各个等级进行充分的掌握之后,才能够实现合理、经济和安全的局面,对监测和检验得到的资料进行检查,了解其反映的工程技术参数,并将上述参数作为依据,对设计进行及时的修正,优化经济和技术水平,在满足规范的前提之下,使用具有较强经济性的工作量和勘察手段,完成岩土工程勘测的任务和目标,从某种角度来讲,成本量会对技术水平的高低进行直接的反映,针对岩土工程勘测的实际情况,节约成本是十分重要的,例如,选择土工试验项目有助于实现经济勘察的途径。规程和规范是工作的依据,应该针对岩土工程勘测工作的评价、任务和目的等,提出具有较强操作性的规范和要求,技术人员应该加强对规程和规范的学习,定期听取讲座,了解先进知识的前进方向,对社会的需求进行了解,以免产生工作量布置不足等现象,减少测试数据不足等问题,同时,技术人员应该不断学习相关的理论知识,提高理论水平,加强对规程和规范的了解水平。室内试验和原位测试的目的主要是为岩土工程的评价和分析提供有效的技术参数,主要包含强度参数、渗透参数、特性参数、应变时间和物性指标,原位测试多通过勘探过程进行,在详细勘察阶段是十分重要的勘察方式。 3. 岩土工程勘测的完善措施 在我国工程项目建设的过程中,岩土工程勘测能够保证建筑物的安全性和稳定性,应该针对我国岩土工程勘测技术管理和应用过程中产生的问题,进行有针对性的强化和调整,促进岩土工程勘测水平的提升。应该了解勘察范围中场地的变化规律、范围、深度、类型、成因、地貌和地形等特征,对地基的均匀性和稳定性形成明确认识,并在此基础上,对影响工程施工的不利因素进行充分了解,例如:沟壑、河道、墓地、孤石等。研究对地场稳定性产生干扰的不良地质,并提出相关的防治措施。重视地下水的补给、排放水平、类型、水位变化和规律等,对地下水的腐蚀性进行准确评价,明确渗透性质,对静水压力、浮托力和动水压力的影响、作用进行评估,对地下水的不良影响进行分析,提出有针对性的防治措施,了解设计水位,明确基坑的周围环境,提供有效的岩土参数,对开挖边坡的稳定性和可行性进行研究和分析,选择适宜的支护结构。 4. 结语 总之,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飞速发展和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岩土工程勘探技术水平不断提高,能够肩负复杂工程的施工、设计和勘察,主要包含超高层建筑、高层建筑、处理复杂地基、开挖深基坑、地下工程、移山填沟、核电站、海上平台和围海造陆等。岩土工程勘测是保证工程质量的前提,在勘探之前应该做好前期准备,按照我国的相关标准进行勘探,通过实施监理等措施,保证勘探工作的准确性和时效性,提高工程质量水平,重视对相关操作人员的技术培训,提高业务素质和道德素质,有助于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飞速发展,推动行业进步。yle='text-align:left;mso-layout-grid-align: none;text-autospace:none'>市政工程质量控制涉及的内容较多,遇到的问题也是多种多样,而且贯穿于施工阶段的全过程。市政工程的质量好坏直接影响到城市交通、城市经济发展、城市形象以及居民生活。只有紧紧抓住关键性措施,才能在工作中做到科学有序,从而有效地控制工程质量。 参考文献 [1] 李力. 论政府监督与工程质量管理体系[J]. 工程质量.2003(05) [2] 曾航宇. 工程项目监理质量行为的管理[J]. 建设监理.2003(02) [3] 张钜. 浅谈工程建设监理人员应具备的素质[J]. 工程质量.2002(06) (责任编辑:铅笔画圆) |
CN论文网,是一个专门从事期刊推广、论文发表、论文投稿指导的机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