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论文网-诚信,专业,快速!论文发表您的首选。

CN论文网 - 专业论文发表指导机构.

当前位置: 主页 > 论文欣赏 > 文哲艺术 >

简•奥斯汀作品中 婚姻家庭问题的文学社会学分析

时间:2014-04-11 16:22来源:未知 作者:宝振兴 点击:
简•奥斯汀是英国著名女性小说家,她的作品主要关注乡绅家庭女性的婚姻和生活。本文在对他的六部作品文本进行解读的基础上从社会学的角度论述了作品中关于奥斯汀时代的女性在婚姻生活中的社会化过程、青年男女的择偶过程及当时社会的主要的婚姻家庭模式
前言
文学社会学专门研究文学知识及其知识承担者(文学家),
探讨他们跟社会文化脉络的交互关系,意即文学知识在社会文化
中的产生、传播与消费的种种社会过程。在成功的或比较经典的
文学文本中我们可以透视出丰满的“文学性”及充满批判的“社
会性”。在社会的变革中,女性主义思潮的涌现及女权主义的崛
起使得社会中出现了很多以论述女性及男女两性关系为主题的
文学作品,这些作品体现了时代性的特征。学者们从不同角度对
其作品进行研究的文章也层出不穷。有的是从她的六部作品整体
的角度来研究的,有的是就某一部作品来评论的。而且较多地涉
及到了作品中反映出的婚姻观念、女性视角、女权思想、理性色
彩等方面的内容。婚姻及家庭是人类社会生活中的大事,对奥斯
汀时代的妇女来说,婚姻是赖以生存的手段,所以她的作品犹如
一面镜子,将那个时代不同情操的人物围绕婚姻家庭问题的形形
色色的表演真实的反映出来。
一、女主人公在婚恋中的社会化过程
奥斯汀的作品中的主人公一般是年轻的中产阶级女性,在这
些妇女身上都存在着一些缺点和不足。她们在面临复杂的社会
时,由于幼稚及缺乏经验而在交友、待人、言行或选择情侣等方
面犯下种种错误,一度违反了所属的阶级所设立的道德和行为的
准则。如《诺桑觉寺》中的凯瑟琳因单纯幼稚,满脑子都是幻想,
不由自主的扮演起了侦探的角色,闹出了不少笑话,这在那个时
代是一种很出格的行为。
《理智与情感》中的玛丽安浪漫有余,理智不足,被浪荡子
欺蒙,感情受到伤害。《傲慢与偏见》中的伊丽莎白过于自负,
被个人的偏见蒙蔽了双眼,险些错失良缘。但幸运的是这些女性
几乎都遇到了成熟、睿智的男性伴侣,在这些男性“爱人”兼“导
师”的引导下,她们最终成熟起来,并且找到了自己在社会中的
正确位置,成为婚姻中幸福的女主角,这一过程实际上是一个年
轻女性的社会化过程,即通过种种标准或规范的影响及约束,成
为一名符合社会规范的妇女。社会上的种种观念及生活中的游戏
规则束缚并压抑着她们的天性,经过婚姻熔炉的冶炼,女性变得
温顺、服从、守规矩了。只有这样才能在现实社会中很顺利的生
存下去。
二、择偶过程
(一)择偶动机
青年男女们在接受社会化的过程中不自觉的形成了各具特
色的择偶动机。除此之外,当时的社会背景对他们的择偶动机也
有着很重要的影响。
尽管18 世纪末,19 世纪初的英国各项律法制度已经很完善,
但是在遗产继承法这一领域却有着很多不近人情的规定。在当时
的英国社会女性及长子外的男性被无情的剥夺了财产继承权,此
种情况下,女性及非长子的男性青年在生存方面受到了严峻的挑
战。因此她们或他们在选择婚姻伴侣时不得不将生存放在首位考
虑。而那些有着丰厚家产或者可以继承可观财产的人却无须为衣
食及生存发愁,因此她们或他们在选择婚恋对象时便有了很多自
由。同时,不同的人生处境,不同的价值观念及人生观念也会导
致人与人之间择偶动机的差别。在奥斯汀时代的英国社会,形形
色色的人有着多种多样的择偶动机,于是也上演了五彩缤纷的婚
姻剧。
1.女性的择偶动机
18 世纪的英国,一个没有财产的中产阶级小姐除了嫁人外,
几乎没有任何其它手段可以用来作为自己终身生活的依靠。她也
许可以选择做家庭教师谋生,然而当时的社会,家庭教师是处处
受人歧视的。一位小姐的日常起居应该只是做做针线、弹弹钢琴、
读读书之类,目的只是为了让自己显得多才多艺和举止优雅。成
年后,她可以参加一些舞会,结识一些可能的婚姻对象。吸引他
们,令其对自己着迷,往往成为小姐们有意无意的目的,而最终
目的便是嫁给一个同阶级的年轻人。以班纳特家的小姐们的表现
足以表明当时社会的年轻小姐们对物质生活保障的追求是一个
非常重要的择偶动机。
但是,我们也应该看到另一种类的人,她们选择伴侣的动
机并非是为了找到一个饭碗,而是对自己内心中的感情一种寄
托。也即她们为了爱情而寻找伴侣。如《傲慢与偏见》中的伊
莉莎白与达西、简与宾利这两对婚姻就不是建立在对金钱、社
会地位的追求的基础之上,而是男女双方因为爱和受到彼此个
性魅力的吸引才走到一起的。同对生存与爱情的追求相比,奥
斯汀作品中有许多陪衬性的人物以对美貌和情欲的追求为动机
来选择伴侣的。
2.男性的择偶动机
同女性一样,男性择偶动机也各有不同。《理智与情感》中
的威洛比是一个经不住金钱诱惑的花花公子,他选择女伴的动机
就是为了拥有金钱,可以任自己挥霍。威洛比的内心非常清楚自
己是为了钱财才寻找结婚伴侣的。
但是,几乎每一部作品中都有这样的男主人公,他们舍弃钱
财,追求美好的爱情,迎娶比自己地位低又没有财产的女性为妻。
如《曼斯菲尔德庄园》中埃德蒙放弃了对克劳福特小姐的感情,
渐渐爱上了温柔、恬静、善解人意的范妮。
(二)通婚圈半径
青年男女总是在一定的地理空间和社会空间范围内来选择自己的婚姻伴侣的,也即所谓的通婚圈半径。
1.阶层相同的人群
在奥斯汀时代的英国社会有着森严的阶层等级制度,人们生
活在其中很难逾越,尤其是在选择婚恋对象时。在奥斯汀的作品
中,婚姻中的男女主人公基本上都是处于同一阶层的,即以己为
中心,在同一阶层内画圆来选择伴侣。因为只有在同一阶层中,
才拥有相同的地位、财产、价值观念、人生态度,任何试图跨越
的行为都是以失败而告终的。因此,在此种观念的束缚下,人们
也不自觉的在本阶级这个圆圈中寻找自己的另一半了。
2.关系亲密的人群
细心的读者总会发现,奥斯汀作品基本上都是描述乡村中的
几个中产阶级家庭,或者是几个庄园之间的人物的种种关系,而
且作品中必定有一个家庭或多个家庭拥有多个兄弟姐妹。既然文
中所涉及的人物活动范围有限,在所有接触到的人物中,他们彼
此的关系都相对比较密近一些,男女青年在这个圈子内寻找伴侣
的机率也就相对增加。如《劝导》中的安妮就是经常活动在自己
家与旧府附近而结识了温特沃斯上校,从而结成一段良缘。
3.志趣相投的人群
如果说属于同一阶层,关系也较亲密,但却志趣不相投合的
人仍然不能结成秦晋之好的。也即青年男女是在志同道合,至少
也是对某些问题的看法或价值观一致的人之间选择伴侣的。《劝
导》的路易莎与温特沃斯先生不能走到一起就是因为二人在为人
处事,人生态度上有很大的不同。《曼斯菲尔德庄园》中的范妮
与埃德蒙同样如此。
三、作品中的婚姻家庭模式
(一)以爱情为核心的婚姻家庭模式
“没有爱情的婚姻是不会幸福的”,这是奥斯汀在小说中一
直强调的一种婚姻观念。
《傲慢与偏见》中班纳特家的大女儿简美丽善良,温柔娴静,
却性格拘谨,她爱宾利却不露痕迹。而宾利先生遇事缺乏主见,
他们的婚姻受到多方面的阻碍,但他们彼此爱慕,最终越过障碍,
幸福的结合了。在《傲慢与偏见》中,伊丽莎白的两次拒绝求婚
充分地表明了她理性的婚姻态度:没有爱情的婚姻是不行的。《理
智与情感》中的爱丽诺与爱德华,《曼斯菲尔德庄园》中的范妮
与表哥埃德蒙之间的婚姻之所以能够幸福美满是建立在彼此长
时间的相互了解、理解与爱慕的基础之上的。简言之,就是以爱
情为核心结成婚姻和组建家庭的。
(二)以个性魅力为核心的婚姻家庭模式
奥斯汀在强调“爱情”是婚姻基础的同时,也强调入的个性
对婚姻的影响。毫无疑问达西的傲慢和伊丽莎白对他的偏见是贯
穿全文的主线,两人个性上的冲突是本文的最大看点。伊丽莎白
是全书中最出众的人物,在她所处的那个充满愚人的世界中,她
是唯一“有理性的人”,作者赋予她迷人的光彩,而达西身材魁
伟,眉清目秀、举止高贵”。她天性随和,活泼开朗,可以把他
陶冶的性情温和,举止随和;而他断事精明,见多识广,阅历深
厚,她一定能够在这方面获益匪浅。”故事也正是以她们美满幸
福的结合而结束的。其实,此种婚姻模式与以爱情为要义的婚姻
模式具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寻找伴侣时看重的是个人本身,而
不是受外界因素干扰。
(三)以外貌和情欲的吸引为核心的婚姻家庭模式
作为美好、幸福婚姻的对立面,奥斯汀在她的作品中也为我
们展示了很多建立在外貌和情欲的吸引的基础上的婚姻。《理智
写情感》中的玛丽安与威洛比之间之所以不能有令人愉快的结局
就是因为二人当初结合的时候感情基础淡薄。这种婚恋模式向我
们表明,没有爱情和相互了解作为基础的婚姻是靠不住的,不幸
福的。还有《曼斯菲尔德庄园》中的玛利亚与亨利·克劳福特的
私奔都是奥斯汀笔下失败的婚恋。
(四)以金钱、财产和地位为核心的婚姻模式
六部作品中最不缺少的就是为了金钱、财产和地位而结合成
的婚姻。这其中有女人为了寻求生存的保障而向这些外在的因素
屈从、妥协;也有男人为了虚荣和利益不惜背叛爱情。
最典型的实例就是《傲慢与偏见》中的夏绿蒂与柯林斯之间的
婚姻。在奥斯汀的笔下,夏绿蒂是个受过良好教育,头脑聪明,处
事得体的,颇得伊丽莎白赞赏的女子。但她经济拮据,若不结婚,
她只能寄居在哥哥家—中做一个老处女。她知道柯林斯先生并不爱
她,因为他刚刚向另一女孩求婚并遭拒绝,而她对这个华而不实、
令人生厌的男人也根本谈不上爱,可是他家境殷实,而且马上就要
继承一笔可观的财产,所以她鼓励他接近并接受了他的求婚。
当然夏绿蒂向金钱和物质的妥协代表了社会中的弱者向现
实的生存压力的妥协,这一点读者是可以给予原谅的。但在其作
品中还有这样一种女性,她们以巨大的野心表现出对金钱狂热的
爱,这使她们变得自私、狡诈、冷酷无情。如《理智与情感》中
的露西,视情感为儿戏,对其进行随意的玩弄。《曼斯菲尔德庄
园》中的伊丽莎白也把社会地位作为选择夫婿的唯一标准,一心
要嫁给伪君子艾略特先生。作品并没有告诉我们这些人物的最终
结局如何,但聪明的读者一定可以想象的出来。
结论
综上所述,本文从社会学角度对奥斯汀作品中反映出的当时
的英国社会中产阶级的青年男女在婚姻及家庭生活中的各种表
现进行了分析。作品所描述的众多的青年女性不断完善的过程事
实上是她们自我本真的个性逐渐被泯灭,进而为社会所同化的过
程。男女青年的社会化结果影响着他们的择偶动机,同时择偶动
机的不同又将他们带入不同的婚姻模式之中,在各自的婚姻生活
中接受进一步的社会化。在奥斯汀在作品所叙写的不同的婚姻模
式中,故事里的男男女女有着多种多样的表演。我们可以说,男
女双方有足够的财产作为保障,但却在爱情的召唤下才结成的婚
姻是奥斯汀所倡导的或是她心目中理想的婚姻模式。
奥斯汀被评论家们称为“理性的作家”,她总是用最真实的
语言,描述最真实的生活,表达最真实的情感。她用独特的眼光
观察社会,用敏感的心体会生活。她所倡导的婚姻观就是对于今
天来说仍然有很重要的借鉴价值。现如今的女子与奥斯汀时代的
相比有了很多自由,她们已经走出家庭,走向社会,她们可以参
加社会事务,有了自己独立的经济基础。但传统的道德观念,择
偶标准,社会对男女两性的双重评价标准使得人们还不能完全摆
脱很多樊篱的束缚来选择婚恋对象。因此两百多年前的英国女作
家奥斯汀在作品中为我们描述的婚姻家庭模式在在当今这个竞
争激烈、房价、物价高涨,人心浮躁,生存压力巨大的社会,仍
然具有较强时代意义。
参考文献:
[1]朱虹.《奥斯汀研究》[M].中国文联出版社,1985年.
[2]郑杭生《. 社会学概论新修》[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
年1月.
[3]郭俊,梅雪芹.《维多利亚中期英国中产阶级中上层的家庭
意识探究》[J].世界历史,2003年第1期,23—30页. (责任编辑:铅笔画圆)

CN论文网,是一个专门从事期刊推广、论文发表论文投稿指导的机构。
本着为广大作者服务原则.提供最快速,安全的论文发表服务
论文投稿:fabiaocn@126.com
咨询电话:15295038855
在线咨询:论文发表-论文投稿-发表论文189308602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验证码: 点击我更换图片
投稿客服
  • 在线咨询:点击联系投稿客服(189308602)
  • 联系电话: 15295038855
  • 投稿邮箱: fabiaocn@126.com
  • 我们真诚期待为您服务!
真假刊查询
  • 刊物名称:

  • 检索网站:

栏目列表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