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论文网-诚信,专业,快速!论文发表您的首选。

CN论文网 - 专业论文发表指导机构.

当前位置: 主页 > 论文欣赏 > 其他论文 >

网络新闻在电视媒体中的应用及风险规避

时间:2014-04-12 11:11来源:未知 作者:孙一奇 点击:
网络时代,尤其是微博、微信等新媒体的出现,对传统媒体的冲击和影响是巨大的。与此同时,传统媒体也在积极利用网络等新媒体上的资源为其服务,这一点在电视媒体中更为突出。但由于监管方面的弱点,网络上也充斥着大量假新闻,这些假新闻一旦被电视媒体所引用
一、网络新闻在电视媒体中的应用
新传媒的出现,彻底打破了传统媒体对传播领域的霸主地
位。而作为传统媒体之一的电视媒体,对于这样咄咄逼人的压力,
也在努力实现突破,并积极借鉴新媒体中的一些元素,经过改良
为我所用。其中,将网络新闻融入到节目中来就是一项很重要的
内容,并且在实践中“受益匪浅”。
(一)网络新闻可以为电视媒体提供最新、最及时的信息
及时性,是新闻的重要特征之一,新闻的重要特征之一就在
于它是“新近发生的”。一个重大新闻事件的发生,通常会有很
多媒体在现场争分夺秒地采访,为的就是在第一时间把新闻发出
去。在传统媒体来看,重大新闻事件有没有记者在现场,记者能
不能在第一时间采访到第一手资料并及时播发,直接影响一个媒
体的权威性和受认可度。网络新闻由于不像电视那样受时空等条
件限制,可以随时随地对新闻事件的发生、发展予以动态地呈现。
网络新闻的这种即时性与电视新闻追求的及时性便有了吻合之
处,或者说二者追求的目标具有一致性。因此,电视媒体利用网
络新闻可以保证最新、最重要、最有价值的消息在电视中得到及
时呈现。
(二)电视媒体应用网络新闻可以使节目内容更加丰富
网络新闻打破了传统新闻内容相对有限的弊端,人们面临的
是多个信息源。从内容上看,网络新闻包罗万象、信息海量,既
有社会热点事件,又有生活服务类资讯,还有大千世界的奇闻趣
事;从时空上看,网络新闻纵横交错、网罗天下,既有本地新闻,
又有外地新闻,还有国际新闻。而且网上的新闻无论过了多久,
只要通过搜索引擎功能一般都可以找到;从样态上看,网络新闻
形式新颖、互动性强,既有简短的新闻消息,也有深入的话题评
论,还有广泛参与的网友互动,各种价值判断呈现丰富多彩……
这些都为电视媒体的应用提供了广阔的选择空间,网络新闻应用
到电视中来,不但能使节目内容更加丰富,对于节目样态的改变
也提供了很大的上升的空间。
(三)网络新闻经过二次加工和整理可以满足观众深层次的
价值需求
虽然,网络新闻应用到电视媒体中,能保证新闻的及时性,
但与网络媒体传播的即时性相比还是逊色很多。因此,“电视媒
体要使网络新闻为我所用,就必须对信息进行二次加工,即精加
工、深加工和细加工。”[1]当今,电视媒体竞争异常激烈,由“速
度”向“态度”转变,由“内容为王”向“解读为王、整合为王”
转变,是电视新闻发展的一个趋势。同样一条新闻,虽然电视媒
体在播发速度上比不过网络媒体,但可以通过记者、编辑合理的
加工和有效的深度挖掘,对其进行横向比较和纵深延展。做有深
度的新闻,做有观点的评论,给受众以特有的价值,满足观众的
深层次需求,久而久之媒体的影响力也就提高了。
二、电视媒体应用网络新闻的风险性分析
电视媒体应用网络新闻无论从理论还是从实践来看,都是一
条捷径的道路。但在这一过程中也存在风险,风险主要是来自网
络假新闻这根“毒草”。被电视媒体引用的网络假新闻一旦被证
实,对媒体的损害就是巨大的。
(一)损害媒体的公信力
真实是新闻的生命,也是媒体权威性和公信力的源泉。作为
公众利益的守护者,新闻媒体的一举一动都关乎着社会公众的利
益,所以,客观、公正、真实的新闻报道是媒体社会公信力的根
本。电视媒体一旦转发网络假新闻,除了对观众造成视听混淆外,
更是对新闻应该坚守的客观、真实、准确等原则的践踏,结果造
成新闻传播无效、影响媒体公信力。虽然转发的假新闻是引自网
络,但这并不能成为媒体免责的理由,因为电视媒体在转发前也
负有相应的核实义务,也要充分考虑发布这样消息的后果。电视
媒体发布的不实报道一旦被证实,受众对媒体的依赖性也会受到
破坏,“媒体的公信力在受众心中被削弱或遭到破坏之后,在当
今众多可供选择的媒介中,受众必然做出新的选择。”[2]因此,
电视媒体要坚持有公信力的传播,必须牢固地树立社会责任意
识,建立健全杜绝虚假新闻的体制和机制,提高新闻工作者的职
业道德和职业水准,即使是引用网络新闻,也要严格坚持新闻的
真实性原则、客观性原则和准确性原则。只有这样,才能够取信
于受众,构筑起媒体足够的公信力。
(二)降低媒体的舆论引导力
新闻报道具有引导舆论的功能,正确引导舆论也是新闻媒体
肩负的使命。但是,假的新闻报道如果大行其道就容易迷惑受众,
从而把舆论引到错误的方向,而那些真正的好新闻的价值也会受
到影响。2013 年8 月的一天,某报纸发表了一篇《孩子,谢谢你》
的文章,讲述的是清洁工中暑后,小女孩为其撑伞的事。刚开始
路人不敢贸然施救,后来一名小女孩蹲下用自己的雨伞遮住了女
清洁工,在孩子的感召下,两名观望的路人终于出手,将人救醒。
这篇报道被很多家电视媒体转发。可是第二天,戏剧性的一幕出
现了,首发这条新闻的报纸发文章辟谣,称“那张充满爱心的照
片,竟然是一场精心策划的炒作”。虽然事情已经辟谣,但多家
转发该新闻的媒体却不好收场了,除了公信力受到损害外,当媒
体再遇到同类事件时,它的舆论引导力也会大打折扣,因为受众
有理由怀疑事件的真实性。
(三)侵害当事人的合法权利
电视媒体一旦转发了网假新闻,不但会严重损害自身形象,
也会给事件中的有关当事人带来名誉、形象、心理上的侵害。一
些网络上的假新闻,尤其是负面报道,在被电视媒体转发后,其
负面效应会随着媒体的影响力而不断放大。由于报道的事实与基
本事实不符,对当事人的影响往往是巨大的,通常表现为名誉权、__肖像权、隐私权等受到侵害。举例说,2013 年6 月,山东济南多
家电视媒体曝出一条“中年夫妇当街殴打老人”的新闻,还配有
现场视频。视频里可以清楚地看到一位男子在斑马线上打了一位
白发老太两次耳光,还把躺在地上的老太拖拉了好几米。事后,
所谓的“打人者”承受了社会巨大的舆论压力。后来,通过当地
派出所的调查,所谓打人的“中年夫妇”一不中年,二不是夫妻,
“中年男子”卢某已经78 岁了,“中年女子”是卢家的保姆,
也已经60 岁,而被打的“七旬老太”才是卢某的老伴。原来卢
某的老伴刘某患有老年痴呆症,当天横过马路时,刘某突然发病,
坐在了斑马线上,谁说也不管用。当时路口马上要变红灯,卢某
在情急之下就打了她两巴掌,打得比较轻,只是吓唬吓唬她。
三、电视媒体应用网络新闻的风险规避
坚持新闻真实性是媒体的起码要求,也是最高要求,因此,
电视媒体在引用网络新闻时一定要注意分辨真伪,并把握好几个
方面的原则。
(一)坚持“新闻要素”标准原则预判网络新闻的真实性和
风险性
对一条新闻消息的判断要符合新闻的基本要素,这是辨别新
闻真假的最基本要求。新闻的基本要素即通常所说的“5W+1H”
要素。5W 指的是“何时、何地、何人、何事、何故”,1H 指的
是“结果是什么”。坚持这样一个判断标准,在实践中可以有效
辨别一条新闻的真假,因为“在‘真实’的时间和‘真实’的地
点,一个‘真实’的人物由于‘真实’的起因发生了‘真实’的
经过,也得到‘真实’的结果,自然就是‘真实’的新闻。”[3]
真实的些信息都是经得起推敲和可以被核实的,而这往往是假新
闻所不具备的。因此,电视媒体在选择网络新闻时,也必须坚持
“新闻要素”标准原则,如果不符合这样的要求,在选择时就要
慎用。
除了把握“新闻要素”标准原则外,实践中多用一些常识和
逻辑推敲一条新闻的内容,也是避免引用网络假新闻的重要手
段。这就要求记者、编辑平时多掌握一定的科学常识、人文常识,
再利用自己的逻辑思维来推断、甄别一条新闻的真实性。
(二)引用可靠的网络消息源是保证电视媒体准确应用网络
新闻的重要手段
从根本上说,“防范网络不良信息需要一个对信息行为加以
控制的社会控制体系和有效的治理控制对策。”[4]网络假新闻属
于网络不良信息,这些不良信息不仅动摇了人们对网络信息的信
任,而且一旦被电视媒体所引用,还大大损害了人们对电视媒体
的信任,使受众对新媒体和传统媒体同时产生信任危机。因此,
电视媒体在应用网络消息为其服务时,一定要对网络信息资源的
可靠性进行仔细辨别。
判断一个网络消息的真实性与它的点击量、转载量不具有必
然的联系。实践中也有很多被疯狂转载、转发的消息是假新闻的
例子。2013 年3 月份,多家媒体报道了90 后女孩文芳蹲在路边
给一名流浪老人喂饭的图片,该喂饭女孩被冠以“深圳最美女孩”
的头衔,一时间爆红网络。随后,多家媒体记者前往求证,发现
整个行为是某商业展的炒作。这条被多家媒体转载、播发的新闻
是一条正面新闻,本来可以通过它向社会传递正能量,却因为是
假新闻让媒体深受其害。出现这样的问题,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
是媒体没有坚持引用权威媒体的消息,而是轻易引用未经证实的
网络消息所致。所以,对电视媒体来说,不是权威网络媒体上的
消息,不要轻易采用。
另外,一些网络上的假新闻还会冒名传统媒体发布,所以电
视媒体引用传统媒体的新闻消息时,一定要追根溯源,利用搜索
引擎等功能,搜索出信息的最初刊播媒体和刊播时间。
(三)深入思考新闻事件背后的新闻背景,了解不同地域的
文化特征和风俗习惯,可以避免网络新闻引用失实
虽然新闻讲求的是“5W+1H”要素,但在媒体竞争的今天,
新闻事件报道中恰当地使用新闻背景材料,不仅有助于受众对新
闻事件的理解,也是提升媒体实力的手段。记者、编辑对新闻事
件背后的新闻背景有更深的了解,不仅能提高新闻报道水平,也
是规避新闻报道风险和规避“引用”风险的有效方法。
中国文化的整体是由不同的地域文化组成,一些新闻事件的
新闻背景往往与一个地方的地域文化和风俗习惯有着千丝万缕
的联系,正所谓“多样的文化是新闻报道的基础,新闻报道则是
建立在文化的根基上的大厦。”[5]新闻报道体现不同地域的文化
特征,一定是建立在对地域文化和风俗习惯共同认知的基础之
上,并对其有深刻的理解。绝不能用头脑中想当然的观念,去理
解一个带有地域性特征的新闻事件。否则,无论是报道新闻,还
是引用新闻,很可能因为“一字之差”谬以千里。2013 年9 月,
一段副县长“当场大骂捐资人”的视频在网络上引起了大家的关
注。说的是,河南鹿邑县副县长李某和投资商陈某发生了争吵,
副县长李某竟然骂陈某是个“屁”,很多网友纷纷指责。面对指
责,副县长李某出来解释说,当时他的态度确实不好,但陈某对
自己的态度更不好。于是自己就说:“你就是个皮”。这个“皮”
是嬉皮笑脸的皮,而不是“屁”。于是,有记者赶到李某的老家
——河南省延津县,并找到了当地的语言专家,通过对视频进行
辨析,李某说的确实是方言“皮”,就是固执,缠人的意思。那
么,为什么大多数网民都认为李某现场是口出狂言呢?一个主要
的原因是,视频在网上发布时,已经配上字幕,而视频的发布者
和上字幕的人,正是开发商陈某。
网上的一些消息,看上去有图有视频,却并不一定是真相。
是完整地说出来龙去脉,还是故意地断章取义;是对事实的客观
表达,还是混淆视听,刻意炒作。这就需要媒体人学会用全面看
问题的方法,深入思考一个新闻事件背后的新闻背景,了解不同
新闻事件的地域文化特征和风俗习惯,这样电视媒体在引用网络
新闻时才能更好地避免出现偏差。
参考文献:
[1]明晶.电视媒体应该如何使网络新闻为我所用[J].知识经
济,2012(4):86.
[2]刘昕.浅论假新闻的成因、危害及对策[J].今传媒,2013(1):
62.
[3]颜丙文.编辑如何防范虚假新闻[J].传媒,2012(5):72.
[4]孙德华.网络信息可靠度的判断及不良信息的法律规制[J].
武汉理工大学学报(信息与管理工程版),2007(10):101.
[5]李薇.中国地域文化与新闻报道[J].新闻世界,2010(11):
157. (责任编辑:铅笔画圆)

CN论文网,是一个专门从事期刊推广、论文发表论文投稿指导的机构。
本着为广大作者服务原则.提供最快速,安全的论文发表服务
论文投稿:fabiaocn@126.com
咨询电话:15295038855
在线咨询:论文发表-论文投稿-发表论文189308602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验证码: 点击我更换图片
投稿客服
  • 在线咨询:点击联系投稿客服(189308602)
  • 联系电话: 15295038855
  • 投稿邮箱: fabiaocn@126.com
  • 我们真诚期待为您服务!
真假刊查询
  • 刊物名称:

  • 检索网站:

栏目列表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