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环境景观装饰艺术,大家并不陌生。它是集建筑、绘画、雕塑、园林、公共设施、公共艺术为一体的一种综合性艺术, 其中,各分艺术的形式千姿百态,每一种艺术既要求有独特的个性,又必须具备整体的完整性。 由于历史原因,在陕西北部,地理环境和气候特征的影响,经济相对落后,人民生活更加困难。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质量显著提高,促进城市建设的快速发展,一些市、县也开始加强环境建设。突然,一个大型文化广场坐落在陕西北部城市出现,无处不在的环境景观设计。最吸引某人的注意。,是榆林市几大广场建成。这是各级政府相关部门对城市环境建设的重视的结果,也是榆林人民的精神文化生活的改善产品。 目前,阳光广场是榆林市最大的广场,位于经济开发中心,玉林市开发区,占地面积123700 平方米,是人们休闲活动的主要区域。应用于装饰元素阳光广场景观设计,包括石材雕刻浮雕和各种风土人情陕西剪纸。在这种方式中,完全可以用在环境景观设计中地域文化的意义,使整个广场和现代时尚。在广场上,玉林人可以接触到一种熟悉的文化接触,并已在陕西北部民间发展,也显示了游客的丰富的文化和陕西北部的历史风格。 鸟瞰整个广场的路上,阳光广场,周围的圆形钻石,南北两条交叉道路轴线相交形成一个广场,广场是步行区。整个广场可分为集会广场、中心剧院、喷泉雕塑景观公园4 部分。在石狮市、广场集会、十二生肖图腾柱装饰。中心剧院采用环形下沉式布局,便于大型文艺演出,一个美丽的喷泉、瀑布、喷泉周围、曲维权天池、雾泉和其他感应弹簧小喷泉、放电、同时, 水幕电影、激光性能和15 种喷泉表演形式。可谓是让游客们目不暇接。 广场中反映陕北乡土文化的地方主要是集会广场和环绕中心剧场的圆形石壁。设计者采用绥德石刻的雕刻手法,并结合其他陕北文化元素设计出了几块圆壁雕刻,既展示了陕北文化的内涵,又衬托出了绥德石刻在榆林文化界的重要地位。此外,广场中心一个露天的的圆形剧场,也大量应用了石雕技术。剧场外围的浮雕上,清楚地雕刻出了榆林人民从蛮荒时期到现代文明顽强拼搏的人文精神。此花岗岩浮雕,长达50 余米,高达3 米左右,画面生动传神,内容饱满,并应用了大面积的几何图形穿插叠压,不仅使画面造型具有现代气息,更成功地将传统造型元素和现代环境设计完美的结合起来。剧场中的电视墙背景,也通过大型浮雕,集中展现了陕北各地的民俗民风和风景名胜。如应用石刻的平面雕刻手法,将陕北正月十五转火塔塔的空间造型展示出来;通过最具代表意义的几个人物形象,将说书的场景及窑洞背景展示的活灵活现;还有陕北过年闹秧歌和陕北民歌“回娘家”的场景,以及榆林地区红石峡、镇北台、凌霄塔等名胜古迹也融入到了雕刻的图案里。巨大的浮雕采用陕北特有的雕刻手法将这些内容完美的结合在一起,充分展示了地域文化与现代景观设计的完美结合。 除了陕北雕刻手法在阳光广场中的应用,名扬海外的陕北剪纸艺术在城市景观设计中也是必不可少的装饰元素。在浮雕的背面,就采用了现代装饰常用的金属材质与陕北剪纸相结合的方式,展示了陕北剪纸艺术。除了这种更换载体的展示剪纸艺术的方式,还有将剪纸艺术应用于文化柱中。广场大型叠水音乐喷泉两旁的十二生肖文化柱中,就是将平面剪纸艺术以文化柱为载体的方式形成空间剪纸艺术。文化柱顶端是姿态不一的十二生肖, 共十二根柱子,柱子主题部分采用镂空金属材质,镂空部分的图案采用了剪纸艺术中的图案,巧妙的将剪纸艺术以另一种艺术形式出现在人们的视线中。 陕北艺术中好多元素都可以通过结合的方式巧妙的应用于景观设计中,而陕北石雕是能够直接植入景观设计中的一种天然装饰元素。在阳光广场的两条大道上,就有石牌楼共6 座,两旁共计36 座形态各异的石狮子,还有广场中图案不一的抱鼓石。这些直接植入于广场中的雕刻艺术充分展示了绥德四十铺的“绥德汉”们不凡的雕刻手艺。 在广场东北到西南的中轴线偏北的位置,有一个大型的雕塑群,这是整个广场最为瞩目的,也是标志性的造型。这是一个由众多雕塑群组合起来的大型雕塑造型,远看气势磅礴,张扬有力,近看婉约别致,栩栩如生,散发着浓郁的地方风情。其表现内容为当代榆林人民充分利用地理优势,大力开发资源,发展能源产业, 以此打造现代化城市的美好蓝图。题材新颖,喻意丰满,把榆林人民的智慧和憧憬展现的淋漓尽致。在大楼下方还有一组唢呐秧歌的小雕塑群,这些人物造型高约2 米,形态优美,表情逼真,充分展现了陕北秧歌的豪迈夸张、刚柔并济、不拘一格的特点,典型的陕北特色。而处于同一中轴线的另一造型则风格迥异,那是一个仙女弹古琴的造型,唯美飘逸,惟妙惟肖,意境优美。两组造型形成强烈的视觉对比和心理冲击,粗犷对细腻,豪迈对婉约,正很好的体现了榆林人民粗中有细、豪爽又不失婉约的性格特点。 在榆林,同时经济的快速发展,榆林环境艺术建设才刚刚开始,但是,榆林人的积极态度,豪迈的性格,加上独特的地方文化,榆林新的环境景观建设将继续在角落出现,加强了北陕西的文化氛围的特点对榆林市起飞。希望通过本文的研究, 以吸引,激发更多的创作灵感,榆林文化景观建设。同样,在我国城市建设应充分利用各个地方的民俗文化内容,这些元素融入景观建设,以丰富的艺术环境景观, 从而创造出更多的地方特色的居住环境。只有这样才能继续与精神文化的地方特色,让人能通过这些民间装饰元素的环境景观造型了解当地的文化和风土人情。 【参考文献】 [1] 吴昊.陕北窑洞民居[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8. [2] 杨雨佳. 陕北民间艺术研究[M]. 陕西: 陕西人民出版社, 2012. [3] 周俊玲. 陕北窑洞民居建筑艺术中美的元素[J]. 民居博览, [4] 李艳妮. 陕北乡土文化与环境景观造型艺术审美研究[J].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 2009 (责任编辑:铅笔画圆) |
CN论文网,是一个专门从事期刊推广、论文发表、论文投稿指导的机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