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社会大变革的负面影响 (一)市场经济的负面效应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市场经济在不断地发展,这不仅仅为大学生的物质生活提高了一定的层次,同时也为大学生的精神生活提高作出重要的贡献,大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都随之产生了一定的改变。但是,市场经济的一些负面的效应也在不断地影响着大学生们,使大学生容易产生一些错误的价值观念,如自我、利益等,这些错误的价值观念对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的培养产生了一定的消极影响,使得大学生在逐步的走上只追求物质,而放弃精神;同时还使得大学生渐渐地只注重自我,而不注重集体和社会,这无疑就促进了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缺失。正当此时,社会上出现了越来越多的不文明的现象,比如恶性竞争、贪污受贿等等,这些现象的出现对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培养产生了非常大的阻碍作用。 (二)西方文化的冲击和校园文化多元化的影响 就我国目前的盛行思潮来看,西方文化的冲击对我国的影响是巨大的,当改革开康德政策实施开来,越来越多的外国思潮涌入到我们国内,对我国的思想改革长生了重要的影响。但是,在接受西方文化时,有一些大学生不能批判的吸收,而是不假思索的全盘接受,因此导致他们形成了一些较为片面的思想观念。从我国现在学校的实际情况来看,由于我国社会的思想观念在不断地变化发展,学校也接受了各种各样的文化思潮,使得学校的文化日益变得多样化,尤其受到现在快速发展的网络文化的影响较大,这就在一定程度上造成学生更加的注重自我,把自己永远的放在第一位,,把个人的成败得失看的极为重要,较少甚至不考虑集体和社会的利益,受到这样文化思潮的戕害,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极其的缺乏,而这也就成为了大学生缺失社会责任感的重要原因之一。 (三)大学生就业压力和竞争压力的影响 我国人口众多,但经济较为不发达的现状,造成了我国大学生产生了非常大的就业压力和竞争压力。在面对较大的就业压力时,大学生就业就越来越偏重自己利益的得失,往往忽视或者根本不考虑集体和国家的利益,更不用说社会责任感了,为了能够在毕业后找到一份好的工作,许多的大学生在上学时都非常的关注那些与就业有关的课程,而对许多专业的、知识性强的课程却缺乏兴趣,这样在学校中对培养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课程更是不愿意学习了。承受着就业和竞争的双重压力,大学生在进行权衡利弊时,往往会更加注重自己的价值,更加的注重自我的利益,这样就会使社会价值落在自我价值后面。 二、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的失误 (一)家庭教育存在误区 家庭教育对一个孩子来讲是至关重要的,而在现实中,家庭教育存在着一定的误区。这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第一个方面是传统的家庭教育模式我国文化传统中,亲情是至关重要的,我国的父母为子女劳心劳费,为子女呕心沥血,帮助孩子承担更多的社会责任,甚至对孩子产生了一定的溺爱,这就使得孩子的价值观产生一定的偏差,认为父母为自己所做的一切都是应该的,都是无可厚非的,而且过分的依赖父母,只懂得向父母索取,而不向父母回报。这样的家庭教育模式在我国的现实情况中是非常流行的,但是这样的教育模式是存在着一定的弊端的,尤其是在培养孩子的社会责任感方面更是没有多大的贡献的。第二个方面是随着独生子女家庭的增多,父母对孩子愈加的骄纵,给予孩子的物质条件越来越好,而在精神生活上却不加培养,使得孩子愈加的自我。第三个方面是父母对孩子的学习要求十分的高,特别是对孩子的分数要求,对于上学时的孩子来说,父母的要求就是让他们考高分、考大学,对于学习分数之外的事情没有过多的要求,这就使得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对社会责任感的培养在不断地下降。 (二)学校教育存在偏差 收到我国应试教育考试制度的影响,在中学时期,学校在一味的追求升学率的提高,对学生的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等其他方面的培养提不起注意,长期在这种环境中生长,难免使大学生社会责任感降低,而这也是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缺失的一个重要愿意。步入大学时期,虽然一再的强调大学生的德育,但是大学生的德育工作的开展并不是十分的顺利和完善,这项工作的开展和实施缺乏一定的目标定位,同时又缺乏一定的指向性,而且形式单一,不能够很好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得大学生不能更好地理解社会责任感,而且没有一定的动机转化为自己的行动。除此之外,在市场经济飞速发展的今天,高校也不能避免的走上实用价值这一条道路,注重培养学生知识和技能的提高,而忽视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和提高,这也就造成了学生更多的去追求实用性的东西,而忽视了社会责任感。我国丰厚的文化底蕴中蕴含的强烈的社会责任意识的文化,已经被越来越多的大学生所背弃,在不断加深功利化社会的今天,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意识已经变得愈加的重要,这要引起我们的重视。 三、大学生自身认知水平不足的限制 因为大学生的生活阅历有限,他们所接触的社会较少,使得他们缺乏丰富的社会实践经验,所以,他们在分析问题时,往往会变得片面,不能全面的考虑问题,而且他们的历练不够直接导致他们解决问题时,不能从大局出发,看待问题时不能理性的分析与解决。大学生的年龄都是较小的,他们的心智的发展还较为的不成熟,在生活中较易产生空虚感和迷茫感,对自己的生活没有一定的目标性。诸多原因造成大学生缺乏社会责任感的现状。 参考文献: [1]王民忠.论大学生责任感培养[J].思想教育研究,2007(12). [2]齐平,吴金昌.论大学生独立性、责任感、自尊水平及其培养[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6(18). [3]邵明英.新时期大学生民族精神教育的思路与对策[J].思想教育研究,2007(6). [4]许泽腾.试论当代大学生的道德情感培养[J].现代教育论丛,2008(8). (责任编辑:铅笔画圆) |
CN论文网,是一个专门从事期刊推广、论文发表、论文投稿指导的机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