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借“东风”,抛出评价语
古语云:天时地利人和。做任何事情遇见时机很重要,同时能够抓住时机更重要。英语教学是处于一个变化运动的过程中,意外层出不穷。而作为一名英语教师就应该具备能够借“意外的东风”抛出评价语的能力,既要让学生明晰知识点,又要注意不挫伤学生的自信心。
例如有这么一个教学情境:某初中一班的一堂英语课,教师甲在黑板上写了一个问题:“What did Tom do on last Saturday?”然后打算叫一个前面的学生上台写出答案。岂料,最后面一位经常睡觉不爱听课的学生站了起来念了一句:“He plays basketball.”周围响起了一些细碎的笑声。此时,该教师略带阻止性地咳嗽了一声,然后对着那个同学笑了笑:“抢答问题,勇气可嘉,反应灵敏,值得表扬。回答基本上算对,但是就有个小小的瑕疵,就是要用play的过去式played,因为我是用did发问的,况且时间是last Saturday,说明这个事件是发生在过去。” 该教师灵活地借着这个“意外的东风”,先向学生抛出了鼓励性的评价语,肯定学生积极回答问题,然后轻轻指出错误点,分析问题,让学生更加明确知识点。
若情景反转:当该学生回答完问题后,周围响起了一些细碎的笑声。此时,教师立马大声地复述到“what did ...”,然后那位学生有点底气不足的回答“He plays football.”这个时候应该是哄堂大笑了吧。这样最直接的结果就是该学生应该再也没有勇气在这位教师的英语课堂的踊跃抢答了。
由此可见,同一个情境,运用评价语教学和不运用评价语教学,所带来的结果和效益是截然不同的。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懂得借用“东风”,把握时机,给予学生一些鼓励性话语,让学生能够从错误中收获一点快乐和自信。
二、借学生“慧眼”识老师,师生相互评价
古语云:“一日为师,终身为师”。在传统的教学中,教师拥有绝对的主导地位,教师的一言一行都是真理的代表者,学生除了服从就是接受。而推行课程改革的第一步就是先让学生和教师处于平等的地位,拉近师生之前的距离,营造一个和谐的教学氛围。
例如,有这么一个教学情境:某初中二班的一堂英语课,教师乙在给学生朗读一篇英文诗歌完后,问学生:“你们觉得老师朗读得如何?”。
学生A兴奋道:“老师,你念得很生动,让我浮想联翩。”
教师乙笑了笑:“过奖了,老师相信以你的水平会朗读得更有韵味的。”
学生B犹豫道:“老师,好像有个单词的发音,你念的和磁带里面的不一样。”
教师乙清了清嗓音道:“是吗? 那我们就来听下收音机里面的。恩恩...刚刚我念的是不对,感谢这位同学的纠正。大家以后也要像这位同学学习,敢于指出老师的错误。”
此时,就会打开一种学生敢于质疑的局面,有越来越多的B同学出现。
因此,在教学活动中,打开学生识教师的“慧眼”,让师生相互评价,有利于磨合师生之间的关系,和谐教学氛围,促进教与学的同步提高。从而达到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
三、借学生之“口”评学生,促进生生同步提高
古语云:“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每个人身上都有别人所不具备的智慧。学生之间也是。况且学生更能够准确地评价他们身边的同学。
例如有这么一个教学情境:某初二年级三班的一堂英语课,教师丙在讲《what are you doing for vacation》这一课,先带着学生读了几遍生词,然后问班上同学:“你们谁能够试着朗读这篇课文呢?”
学生C站了起朗读了一遍后,教师丙并不急于发表意见,只是随手点了他旁桌的同学:“你来评价他读得如何?”
学生D有点局促地站起来:“恩恩...他念的挺流畅的,就跟读语文课文一样。不过,他对于那些生词掌握得还不到位,音不是特别的准。”
教师丙:“这位同学说得挺到位的,还有其他的评价吗?”
学生E:“我觉得他能够第一个站起来念,我很佩服他的勇气。”
学生F:“其实早自习他读了好多遍,那些生词也念得满准确的,主要是有点紧张。”
学生G:“跟之前相比,他进步好快的。”
学生H:“语速再慢一点就好了。”
如此,本来很呆板的朗读教学在学生们的相互评价中鲜活了起来,学生们的思维也不再仅仅局限于好与不好,而是能够多角度、多层次地去分析某个问题,看到事物的多面性,发现各自身上的亮点。
四、借科技的力量,充实自己的知识,丰富评价方法
事物瞬息万变,懂得适应变化才不会被时代所淘汰。当今是科技兴国,科技兴教的时代。作为一名教师应当更新自己的教学观念,不断吸收新的教学知识和学习运用新的教学工具,与时俱进。在教学中,学习运用多媒体教学,结合一些评价机制,对学生发言的创新精神、心理素质、态度习惯等方面进行评价,以此培养学生向多方面发展。
苏霍姆林斯基指出:“教育的艺术首先包括谈话的艺术。”这就指出一个教师教学效果的好坏与否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的教学语言水平的高低。在课堂教学中恰当地运用评价语,往往能够带动学生,鲜活课堂气氛,从达到教与学同步提高的目的。此外,在课堂教学中,还需要注意评价语的多元化,要针对不同特点的学生制定各异的评价方法,这样才能够真正意义上做到“教以学为本”,实现教学目标。
|
CN论文网,是一个专门从事期刊推广、论文发表、论文投稿指导的机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