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改革以来,高中数学的教学一直是我们关注的目标。如何在整个高中阶段加强数学的教学,是我们需要思考的问题。然而,学生的接受能力的不同,直接导致不同层次的学生对知识的领悟与掌握能力的差距很大,如果教师不能给予有针对性的指导,那么势必对学生在高中阶段的数学学习带来负面影响。正是基于这样的认识,笔者就“高中数学之分层次教学”这个话题来谈一谈自己的看法和观点,期望与同行之间有所交流,共同进步。
一、什么是“分层次教学”
“分层次教学”就是指教师的教要适应学生的学,即:在同一班级里,学生的知识水平和接受能力存在差异,而教师所使用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要根据学生的这些差异进行及时地调整。具体来说,教师的教学设计应随着学生的思维水平的不同而有所区别,即:对思维水平低的学生来说,教师的教学问题设计的起点要低一些,难度要小一点,教师给与的必要的教学步骤铺垫要细一些;而对于思维水平能力较高的学生来说,教师的教学问题设计的起点就要高一些,问题的难度就要大一些,思维的跨度还可以大一些。无论是哪个层次的学生,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其原则都是使他们感受到学习中的快乐以及学习成功后的快乐,从而最终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并不断想获取挑战的乐趣。高中数学中的分层次教学也是基于以上观点的,并且由于高中数学本身的特点,教师更需要有针对性地进行选择和实施,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所收获。
二、我们如何来实施“分层次教学”
(一)“分层次教学”首先需要明确一个观点
即:“分层次教学”不是将学生分成三六九等,“分层次教学”的指导思想是变传统的应试性教育为素质性教育,是学习能力差异的分层而不是人格的分层。所以,为了不给差生增加心理负担,必须做好分层前对于学生思想工作的指导,让学生们明白老师的分层次教学是帮助他们提高学习成绩和学习能力,可以让他们最大限度地发挥他们的潜力,以逐步缩小他们之间的差距,达到班级整体优化。
(二)“分层次教学”需要融入到各个教学环节
1、课前预习的层次化。例如,让高一学生预习课本知识时,可要求不同层次的学生分别达到“基本看懂预习内容,试着完成相应的练习题,带着疑问听课”,或者是“看懂预习内容之后,完成相应的练习题并可以参照定理、公式、例题的推演自行论证自己的练习题是否正确”,或者是“明确理解预习内容和定理、公式的推导,在自己理解下,能够完成数学习题的解析,并能达到复习的效果。力求从理论和方法上进行掌握并可以进行论述”。
2、课堂教学的层次化。在学生进行预习的基础上,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努力进行不同层次学生的要求,那么,最值得推荐的方式就是,教师的课堂教学要循序渐进,基本可以分为三个层次,每一个阶段的课堂教学目标就是满足一个层次的学生要求。或者是,在进行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教师以中等层次的学生为基准,让层次较高和较低的学生分别“多想想”和“够一够”,注意调动他们参与教学活动的比率,然后,再有层次地分别给与满足。在此,我们需要坚持一个原则,那就是:课堂教学要始终按照由易到难,由简到难,循序渐进,逐步提高的原则,使得旧知识到新知识的过渡尽量自然和平稳。总而言之,低层次的学生以基础知识掌握为主,中等层次的学生以基础知识和应用为主,而高层次的学生侧重于综合能力的把握和运用。
3、布置作业的层次化。课后布置作业是教学过程中的必不可少的步骤,那么,对于多层次教学来说,课后作业一刀切也是不可取的。那么,教师就需要至少将学生分为三个层次,给出三个层次的作业要求和布置。例如,教师可以将作业分为“基础性作业”、“基础性作业与综合性作业相结合”以及“综合性作业”三个层次。教师可以要求学生根据学生自我掌握程度来进行选择,并鼓励学生们挑战一下自己现有的水平,使每个学生的思维都处于“跳一跳,够得着”的境地,这样就会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提高学生学习高中数学的兴趣。
4、考核的层次化。每一单元学完后,教师都要安排一次过关考核来检测学生们的掌握情况。那么,教师就可以按照“基本概念和基本技能考核”、“灵活运用性考核”和“综合运用性考核”来对学生进行考核。这样一来,基础差的学生感到有希望,基础好的学生也不敢有丝毫放松,中间层次的学生想往上拼一拼。
课堂之上和课堂之都应该是教与学的双边活动,学的真谛在于 “悟”,教的秘诀在于“度”,而这种“悟”与“度”要按照不同的比例进行结合来满足不同学生的要求,而只要这样才能不断提高教学的有效性并最终让学生受益。总之,高中数学教师要通过不断的摸索和改进来引导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增强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应用意识,培养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从而使得自己的课堂有效性大大提高。那么,高中数学教师就需要切实做到教学设计由易到难,环环相扣,过渡自然,注重学生的认知心理,让学生感受真正的主动性和收获性,增强他们的学习信心和决心。
参考文献:
[1]曹一鸣.数学教学中需要正确处理的几个关系[J].中学数学,2003,(8).
[2]罗增儒,李文铭.数学教学论[M].陕西: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3]张奠宙,李士.数学教育学导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4]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M].北京:北京师范大出版社,2001.
|
CN论文网,是一个专门从事期刊推广、论文发表、论文投稿指导的机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