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法一:顺叙
顺叙是按时间的逐步推移,或按地点的不断变换,或按人物的行踪,或按事情的发展顺序来安排内容。这样安排,能使记叙事件的过程显得清晰,有条理。例如鲁迅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作者以“我”生活的时间推移、地点转移为顺序,首先描述了“我”入学前在百草园的自由自在、无忧无虑的童年生活,然后描述了入学后在三味书屋枯躁无味的读书生活,从而含蓄地批判了束缚儿童身心健康发展的封建教育制度。再如老舍的《济南的冬天》,全文就是按照顺叙来写作的:对比总结出济南冬天温晴的特点——阳光朗照下的山——薄雪覆盖下的山——城外的远山——清澈、温暖的河水。从山写到水,娓娓道来,自然流畅。
另外,文章叙述两个以上事件,互相穿插,并行推进,呈现出平行交叉关系,这其实是顺叙的一种特殊形式。例如林海音的《爸爸的花儿落了》,全文写了不同时间的多件事,而作者并非按时间顺序一件一件安排。从“平行”角度来看,英子参加毕业典礼及回家是一条线,爸爸生病住院是一条线,爸爸过去对我的教育是一条线。从“交叉”角度来看,我坐在毕业礼堂——回忆到医院看望爸爸及与爸爸的谈话——爸爸的话让我回忆起六年前赖床被打——爸爸送棉袄、铜板关心我——毕业典礼开始了——回忆爸爸爱花浇花——韩主任上台讲话——爸爸逼我去闯练——我回到家里,得知噩耗,赶去医院。
顺叙由于与事情的发生、发展、结束完全吻合,写起来相对比较容易,只要按照被叙述对象的发展过程如实写出来就行了。这样写,也便于读者通过阅读迅速掌握事情发生、发展、结束的全过程。无论写人、叙事、写景、状物,顺叙是叙述的最基本方式,练习叙述,不妨从顺叙练起。
技法二:倒叙
倒叙就是把事情的结局或后发生的事情放在前面写。倒叙,除了把某个部分提前外,其他跟顺叙没有什么区别,还是按照顺叙来写。这种写法的好处是能使行文曲折、跌宕,增强文章的吸引力,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例如朱自清的《背影》,作者第一节写到“我与父亲不相见已二年余了,我最不能忘记的是他的背影 ”,是把后发生的事情提到最前来写,然后按顺叙写“背影”的由来,抒发对父亲理解、怜爱、自责之情。这样的开头会使读者立即产生悬念:可以写父亲许多方面,为何写“背影”呢,“背影”是怎么来的呢?读者会情不自禁读下去。再如鲁迅的《祝福》,文章开头安排祥林嫂在鲁镇除夕祝福气氛中凄惨离世,这是先交代故事的凄惨的结局,然后详细交待祥林嫂不幸的身世,情节紧凑,引人入胜。
运用倒叙的原因主要有三种:①由眼前的事或物自然引出回忆,顺此思路追叙往事;②为了制造悬念,引人人胜;③为了强调今昔(前后)对比,人为地把后发生的情况提前写。选择倒叙,要从内容、形式的需要出发,而不是为了倒叙而倒叙。
技法三:插叙
插叙是因表达的需要,有意将原叙述的进程暂时中止一下,插入另一段与之相关的内容,然后再回到原顺叙的进程上来。插叙的原因是用于交代主要事件发生的背景和缘由等。插叙的内容,或是过去的一件事,或是另外的一件事,它对情节的发展、内容的补充、主题的表达,都是有积极作用的。例如张之路的《羚羊木雕》,全文是按照“父母查羚羊木雕下落——父母逼‘我’去要羚羊木雕——‘我’向万芳要回羚羊木雕”的顺序来的,整体属于顺叙。但在“父母查问羚羊木雕”这一情节之后,插入了“我”和万芳是好朋友、万芳冒着被妈妈打的危险将好裤子换给“我”的一段经历,不仅交代了“我”送万芳木雕的原因、而且突出了万芳的仗义,还将孩子们对待纯真友谊的态度与父母的态度进行了对比,有利于突出小说的主题。例如宗璞的《紫藤萝瀑布》,课文的第8自然节叙述家门口十多年前的稀零的紫藤萝,这就是插叙。过去紫藤萝稀零与现在繁盛的紫藤萝形成鲜明的对比,既交代了文章开头停住脚步的原因,又为后文感悟生命、乐观释然埋下伏笔,对主题的表达具有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
区别插叙与倒叙,可从全篇的结构安排来看,全文仅把事件的结局或后发生的事情提到前边,然后再顺着原来思路往下叙述,那是倒叙;全文结构是顺叙,中间插入另一段叙述,虽然它也可能是叙述先前发生的事,但在全篇中仅仅是一个片段,而不是全文的重点,那么插入的这一段叙述就是插叙。
技法四:补叙
补叙大都是简单的几句话,没有故事情节,前后不必有什么过渡。补叙的部分则属于文章叙述事件的必要组成部分,去掉它会影响事件本身的完整性。具体运用时,作者把事件的某段时空隐匿起来,在后面的必要时刻予以披露,从而使故事真相大白。或者是对影响事件发展的关键环节予以披露,使之震动读者,
例如莫泊桑的《项链》就是一个最典型的例子。小说结尾,写佛来斯节夫人知道玛蒂尔德夫人当时还了她一挂三万六千法郎的钻石项链时,感动极了,抓住她的双手,说:“唉!我可怜的玛蒂尔德!可是我那一挂是假的,至多值五百法郎!”佛来斯节夫人的这一句话就是补叙。
再如《智取生辰纲》一节,叙述在黄泥岗松林内七个贩枣的客商劫走了生辰纲。看到这里,读者自然生疑:同一桶酒,贩枣客商喝得,为什么杨志等人就喝不得?这时,作者不慌不忙地交代了吴用、晁盖等七人的姓名,并介绍了使用障眼法,当面吃酒、以瓢下药。这样,通过补叙使得事件真相大白。
由此可见,补叙实际上是在叙述时,故意“藏”去若干片段,到后面适当的地方再把这些片段“亮”出来,使读者恍然大悟。通过这一“藏”一“亮”,造成叙事的波澜。
|
CN论文网,是一个专门从事期刊推广、论文发表、论文投稿指导的机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