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走出课堂,走向社会摄取生活素材
学生在作文过程中写作材料贫乏,思维僵化,缺乏丰富的想象力,与传统的应试教育将学生封闭在课堂里,把学生与沸腾的社会生活隔离开来有很大关系,要打破这个隔离层,就应该带领学生走出课堂,走向多彩的生活。如组织学生们在课前五分钟发布简明新闻,每周搞一次焦点问题评说,定期组织读书心得交流、资料积累展览和小记者采访,搞一_些社会调查、课本剧创作表演、演讲比赛、到郊外郊游、游览名胜古迹,到工厂农村参观等活动,为学生们的作文训练提供丰富的源头活水,激发学生的写作热情,积累较为丰富的写作素材。叶圣陶老先生在《作文论》中说:“有了源头,才会不息地倾注出真实的水来……,这源头很密迩,很广大,不用外求,操持由己,就是我们充实的生活。”让教学过程贴近生活,让真实的生活唤起学生真实的感受和无限的遐想,这应当成为我们在作文教学中体现创新精神的重要前提。
二、感受生活,体验生活,引发真情实感
学生拥有生活,并不一定能写出真情实感,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很多,但主要的问题是学生不善于观察生活,感悟生活,对周围日新月异的变化只见森林不见树木,有的甚至熟视无睹。如何引导学生解决这个问题呢?
首先,要引导学生从自己身边的生活着眼,调动多种感官,认真细致地、怀着真挚的感情去观察,体昧生活,对生活中的每一个片断、每一个细节以及人物的音容笑貌、行为举止,对环境事物、时令变化、日月星辰、花草树木等进行有条理的观察思考,及时地记录其颜色、气味、冷暖、态势等。其次,要注意培养学生分门别类、循序渐进、有目的、有计划地观察、全面认识和了解事物。第三,要引导学生会在观察的同时深入思考和感悟。只有对观察到的素材进行不断的思考提炼、加工整理,善于从中挖掘和捕捉生动的瞬间,才能使笔下的生活充实、人物鲜活,写出的文章才能别具特色,真实感人,富有新意。第四,要鼓励学生在写作时说真话、诉真情。只有诉真情,才能使人感动,首先感动自己,才能感动别人,引起共鸣。陶行知先生说:“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在平时的教学实践中,教师就要注重培养学生养成求真知、说真话、写真事、抒真情、做真人的习惯,在求真中出新。
三、揭示心灵之旅,写出心灵对话,创新自在其中
创新是作文的生命,能写出真情实感,文章就有可能具有鲜明的个性和创新色彩。如果回忆一下自己的童年,我们就会发现,有许多的小秘密伴随我们成长,它们就是来自我们对生活的体验,曾经使我们焦虑、担忧、兴奋、得意……这些小秘密构成了我们精神的一部分,使我们的童年多姿多彩,这些秘密积蓄在心里,写下这些秘密,就是自己和自己促膝谈心,在倾听心中最悠扬的旋律,是在欣赏心中最美的画卷。写作不就是一种自我表达自我倾诉吗?不就是一次愉快的心灵之旅吗?让它们变成一行行的文字,于是,一篇洋溢着生命力的作文便产生了。既然作文是写作者将感情发落到笔端的产物,它就一定会扛上写作者个性的烙印,会有与众不同的创新之处,如作家三毛的《胆小鬼》,描写了她小时候偷了妈妈五元钱的经历,那细致人微的描写,把偷钱后如坐针毡、如同得病的感受刻画得淋漓尽致,引起读者的共鸣,联想起自己小时候也有过类似经历,真是感同身受,好文章正是因为具有鲜明的个性和创新的色彩才显得分外有价值。
四、厚积薄发.勇于发现,写出个性
积累是创新的基础,厚积薄发才能做到游刃有余。只有坚持不懈、持之以恒地积累,才有创新的可能。积累的内容是多方面的,比如,可要求学生人手一本随笔本,分社会见闻、热点透视、四季风景、校园之声、家庭生活、人物写真、妙词佳句等专栏,随时记录平时对生活的观察和感悟,记录下在看书、读报或看电视时发现的妙词佳句。让学生在有计划的作文序列训练中,持之以恒地积累写作素材,做生活的有心人。只有细心观察和真切描绘,以各自独具个性的眼睛去观察,用独具个性的耳朵去倾听,用独具个性的心灵去体味、感悟,在自己独特的经验世界里自由地驰骋想象,从个性出发去理解、评价,学生就能写出独具个性的文章。
同时,还要使学生明确,独具个性的作文才具有生命力,学习借鉴优秀文章可以提高我们的作文水平,但千万不能生搬硬套,我们不能一味模仿,踩着别人的脚印走。因为未来社会需要的是活生生的有个性、有思想的人,重视的是勇于开拓的创新精神。
|
CN论文网,是一个专门从事期刊推广、论文发表、论文投稿指导的机构。
|